前几天,某某明星因为公益表现突出,获得了"年度公益人物"的称号,媒体纷纷报道称这是对他多年善行的一种"赏赐"。等等,"赏赐"?这用得对吗?你有没有想过,这个"赐"字到底该怎么读?是"z?"还是"c?"?而且,为什么"赏"和"赐"这两个字能组成一个词?它们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看看这个"赏赐"到底是个什么宝藏词汇。
读音解析
首先,纠正一个常见误区:很多人把"赐"读成"z?",这是不对的!正确的读音是c?(四声),不是"z?"!那么"赏赐"这个词的标准读音就是shǎng c?。在古代,"赐"在《广韵》中注为"鉏里切",就是现在的"c?"音。
有意思的是,许多人之所以读错,可能是因为它跟"恩赐"、"赠予"等词混淆了。断句!记忆!"赐"的核心含义是上位者向下位者给予财物或权利,这一点从它的字形就能看出来。
造字本义
来看下第一个造出这个字的人,他当时是怎么想、怎么设计的?"赐"字在古文字学上超有意思!
它由两部分组成:"贝"(左边)和"易"(右边)。"贝"是什么?就是贝壳啊!古代贝壳可是货币哦~在没有人民币的时代,贝壳就是钱。而"易"这个部分,本义是蜥蜴,引申为变易、交换之意。所以,"赐"字的原始设计直观展现了"用财物进行的一种特殊交换行为"。
这不就是古人的智慧吗?用贝壳作为物质基础,表示财物的流动和转换。特别之处在于,这种给予是从上到下的单向流动,不是平等交换。是不是一下就有画面感~是不是一下就懂了
文字考证
翻开《说文解字》,我们看到:"赐,予也,从贝易声"。段玉裁注曰:"赐之言赵也,自上趋下曰赐,自下趋上曰赍"。这段话用现代话来说就是:赐,就是给予的意思;这个字从"贝"得意义,从"易"得声音;而且"赐"这个行为是从上往下给的,如果是从下往上给,那就叫"赍"了。
太有意思了!古人造字时就已经把社会等级关系编进去了。高位者给予,叫"赐";低位者进献,叫"赍"。这词里藏着古代的礼制文化和社会秩序哇!还能看到古人对"给予"这个动作的细致区分——不同方向,不同称呼。讲究!太讲究了!
含义用法
①皇帝或上级官员给予下级或民众财物、职位等
例:"帝赐宰相金帛"(《资治通鉴》)
就是说皇帝给宰相送金子和绸缎啦,这是最典型的用法。
②授予、给予(尤指抽象事物)
例:"上天赐予我们智慧"
这个用法更抽象了,不是具体物品,而是能力或机会。
③承蒙恩惠(用于谦词)
例:"蒙君赐教"
这是客套话,表示"承蒙您的指导",显得很有礼貌。
④恩惠、恩德
例:"永感皇恩,不忘圣赐"
把"赐"当名词用,指恩惠本身。
⑤特殊用法:赐死
例:"皇帝赐李斯自尽"
这是个反讽用法!"赐"还可以是处罚..皇帝"赏赐"你一个自杀的机会。古代真会玩..
文化小知识
说到"赏赐",不得不提"恩赐"这个近义词。"恩赐"读作"ēn c?",表示出于恩德的给予。但两者有微妙区别:"赏赐"强调因功绩而得到的奖励,而"恩赐"则侧重于恩惠性质的给予。
现代生活中,"这不是你的恩赐,而是我应得的"这句话常被用来表达权利意识,反映了从古代"恩赐"观念向现代权利意识的转变。有没有感觉一个词里藏着整个社会的变迁?
结语与延伸
"赏赐"这个词,从古至今,见证了人类社会从等级制到平等观念的演变。当我们今天说"获得奖励"而不说"获得赏赐"时,词语的变化其实反映了思想的进步。汉字之美,不仅在于它的形态演变,更在于它如何默默记录着人类文明的每一步前行。
下次当你听到"赐"字,别忘了它读"c?"不读"z?",更别忘了它背后的那段从贝壳到权力的有趣旅程。你心中还有什么字的读音常被读错?评论区见~
觉得不错你就赞赞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