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网欢迎您!!!

网站收藏健康资讯网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人身的正常体温多少度-发热,别陷入这5个误区!

人身的正常体温多少度

​有些疾病时常伴有发热,不少人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常会惊慌失措,产生莫名其妙的恐惧。对此,有些医生则称之为“发热恐惧症”。这成为人们看待疾病的一个不大不小的误区。

误区1:...的正常体温是37℃

大家都认为...的正常体温是37℃。其实这只是正常体温的一个中间值。

正确的说,...正常体温不是指某一具体温度,而是一个温度范围——37℃左右。正常范围的温度值如下:(1)腋窝温36.0~37.4℃;(2)口腔温36.7~37.7℃;(3)直肠温36.9~37.9℃。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温度可随昼夜、年龄、性别、环境温度、精神紧张和体力活动等情况不同会有所变化。如在一昼夜中,在清晨睡眠时体温最低,17~19时高,最低与最高值之差通常在1℃以内。

小儿的体温稍高于成人,尤其是在夏季,可达到37.1℃以上。老人的体温要低些。一般女子的体温略高于同年龄的男子,并随月经周期而变化,妊娠早期体温也可持续性发热,炼钢、玻璃印染等职业可使...产生蓄热现象,劳动后体温为37~38℃,并可高达38~39℃。

误区2:发热就是患重病

发热本身只是一种症状,就像人们有时头痛、腰酸一样。疾病的发热度升高。在剧烈肌肉活动时,例如劳动、运动、小儿哭闹等,体温可暂时升高1~2℃。

另外,精神紧张、环境温度的变化(如辐射热、日晒等)、进食或热饮后均可产生体温的变化。研究资料证明,辐射热强度大的工种,例如轧机理是:病原体侵入机体后,身体里的抗体与之结合,白细胞、单核细胞等一些蛋白酶类共同作用,将病原菌杀死,并产生致热源,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升高。也有因自身组织损伤大量失血、失水等因素所致。

体温的升高,进一步加强机体的代谢、形成抗体,杀灭入侵的细菌和病毒。发热还能加强肝、肾、汗腺等的功能,加速机体对有害物质的处理和排泄。

由此可见,发热是机体抵抗病原体的一种自我防御机制,对恢复健康、抵抗疾病具有积极的作用。

生病时,发热的程度与病情的严重性并不呈平行关系。发高烧不一定就是病情严重,例如,一位幼儿的体温39~40℃,但精神状态尚好,没什么不适的症状。

另一位幼儿的体温37~38℃,但精神萎靡,有不适症状。此时,医生们关注的肯定是后者。因为对于小儿和老人来说,他们的神经系统和免疫功能已处于不正常状态。有的小儿和老人即使病情十分严重,也可能并不出现明显的发热。因此医生们更注重的是病人的表情、行为和症状。

误区3:发热烧坏脑子

根据体温升高的程度,医生们把发热分为低热(38℃以下)、中等热38~39℃)、高热(39~40℃)及过高热(41℃以上)4种。

当体温上升到40~41℃时,患者出现烦躁、谵语、幻觉了,甚至抽搐。这种情况在小儿更易发生。体温超过41℃时,体温调节中枢就会丧失调节体温的能力,造成脑损伤。

体温超过42.5℃时,可使脑细胞产生不可逆的损害。如达43℃,常因体温过高而死亡。可见,一般的发热是不会烧坏脑子的。

误区4:一旦发热赶快吃解热药

发热是机体的一种防御机制,它可以提高...的免疫功能,消灭体内的细菌和病毒。因此,对于一般的发热不应急于服用解热药。研究结果表明,在儿童患水痘伴有发热时,服用过降体温药物的儿童要比未服用药物的儿童康复慢些。

一般来说,除一些慢性病患者,例如心、肝、肾疾病、糖尿病、关节炎、结核病等,应及时遵医嘱服药;平时身体健康的人,体温在38.5℃以下,没有不适的症状时,以不采取降低体温的措施为宜。

如患者体温达到38.5~39℃以上时,医生才会推荐病人服用扑热息痛、布洛芬、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一类的解热止痛药。

这类药物对体温的降低是通过出汗、血管扩张等来实现的。对于年老体弱者使用这类药物的剂量不宜过大,否则会使体温骤降引起虚脱。儿童发热时,尤其是幼儿,最好不用阿司匹林治疗,它能诱使儿童患一种罕见的潜在的致命的疾病——雷耶氏综合征,死亡率较高。

误区5:只要发热就去医院

什么情况下发热要及时就医?

儿童:(1)3~6个月的婴儿体温在38℃以上,6个月以上的婴幼儿,体温在38.5℃以上;(2)在饥饿、口渴、睡眠不足、过冷、过热、尿布潮湿的情况下,出现尖叫、哭声弱、呻吟、面色苍白、口周青紫、呕吐、血便、哭闹时不断摇头或抓耳挠腮者;(3)37.5~38.4℃以上的发热超过两周者。成人:体温在38.5℃以上,或低热37.5~38.4℃以上超过两周者,应及时就医。

发热伴有下列症状者也应及时就医:各种皮疹及疖肿、皮肤及巩膜黄染、眼结膜瘀点、严重头痛、颈部僵硬、表情淡漠或烦躁不安、嗜睡、咽喉疼痛、咳嗽及痰中带血、呼吸困难、呕吐、腹泻、血尿、便血、关节酸痛、体表可触及的肿物等。

免责声明

1.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2.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

3.原创授权请联系010-58302828-6675。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024tuiguang@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2024tu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