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话题:
中最大的奖,
胡最大的牌,
喝最多的酒,
吵最烈的架...
这些事都有什么共同点?
说出来您可能不信——它们都有可能诱发脑出血!
脑出血真的总是“事发突然”吗?其实并非如此,事发前是有迹可循的,身体会发出一些警报,只是被很多人忽视了而已。
在生活中,脑出血也常被称为“最快杀手”之一,发生往往就在一瞬间,而且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尤其是那些看似健康的老年人,可能会在短短几分钟之内出现颅内出血状况,如不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救治,严重时甚至会造成生命危险。
什么是脑出血
脑出血(ICH),俗称脑溢血,系指非创伤性脑内血管破裂,导致血液在脑实质内聚集,占急性脑血管病的20%~30%。在脑出血中大脑半球出血占80%,脑干和小脑出血占20%,约每10万人中每年有12-15人发生脑出血,而且脑出血发病急、进展快,发病1个月的死亡率高达35%-52%,发病6个月仍存活患者中仍有80%遗留残疾,给社会和家庭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为什么会发生脑出血呢
1.高血压。高血压是脑出血最重要的病因及危险因素。在长期高血压的影响下,脑内血管管壁发生破裂而导致脑出血。
2.情绪激动。情绪激动是脑出血的又一重要诱因。因生气、情绪激动导致交感神经系统兴奋、肾上腺素增加,心跳加快,血管急剧收缩,诱发血管破裂。
3.过度劳累。精神极度紧张或长期过于疲劳,极易诱发脑出血。
4.不良生活习惯。抽烟、饮酒是引起脑出血的另一危险因素。酗酒可引起高血压增高或凝血机制和脑血流加速导致脑出血;长期吸烟可促进动脉硬化,使得血管脆性增加。
5.抗凝。长期抗血小板或溶栓治疗也是造成脑出血的一部分原因。
6.气候变化。冬秋季脑出血多发。这是因为秋冬季天气冷、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脑血管易破裂出血。
脑出血有先兆
出现这6个症状要警惕
1头痛头晕
头痛是脑出血的首发症状,常常位于出血一侧的头部,如颅内压增高时疼痛可发展到整个头部,头晕则与疼痛伴发,特别是在小脑和脑干出血时出现。
2呕吐
大约一半的脑出血患者会发生呕吐现象,可能与脑出血时颅内压增高,眩晕发作,脑膜受到血液刺激有关。
3意识障碍
表现为嗜睡或昏睡,程度与脑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和速度有关,在脑较深部位较短时间内发生大量出血时,甚至发生昏迷。
4肢体偏瘫
很多脑出血患者在发作前会出现肢体活动障碍,可能突然出现身体一侧麻木、无力、手部握不住东西等。
5言语障碍
言语障碍主要表现为失语和言语含糊不清
6眼部症状
早期可以表现为偏盲、视物模糊、眼球活动障碍等。随着病情变化,颅内压增高,脑疝发生,可出现双侧瞳孔不等大。
突发脑出血怎么办?黄金抢救时间是多少?
抢救时间就如同黄金一样珍贵,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对于脑出血的恢复有很大的帮助,一般在6个小时之内进行有效的救治,会使患者的致死、致残率大大下降。
在家中,亲属怀疑脑出血时,正确的现场处置可为病人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
患者的抢救时间就如同黄金一样珍贵,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对于脑出血的恢复有很大的帮助,一般在6个小时之内进行有效的救治,会使患者的致死、致残率大大下降。
在家中,亲属怀疑脑出血时,正确的现场处置可为病人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
脑出血患者的抢救时间就如同黄金一样珍贵,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对于脑出血的恢复有很大的帮助,一般在6个小时之内进行有效的救治,会使患者的致死、致残率大大下降。
在家中,亲属怀疑脑出血时,正确的现场处置可为病人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
家属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讲清病人年龄和性别,事发地点、联系人姓名和电话,并将患者病情——是否头痛、呕吐、昏迷、有没有摔伤等准确地报告120医生。
家属须尽量克制自己的感情,从容应对突发情况。亲属将病人平托在木板床上,抽去枕头,头部抬高15度~30度,头后仰,并偏向一侧。最好有专人负责保护病人头部,避免头部活动加重出血。
解开病人的衣领、纽扣和裤带等,减少压迫。检查有无气道梗阻现象,必要时用纱布将病人舌头包住拉出,使气道通畅,有利于呕吐物从口腔流出。切勿在患者耳边大声哭喊,更不要拍打、推拉病人。
在救护车到达前,现场人员不可盲目搬动病人或翻动身体;同时注意尽量减少光、声的刺激;患者身边必须有专人看管,防止因躁动而坠床;
如何预防脑出血?
1 积极控制与监测血压
积极控制血压,因为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就是高血压,只要把高血压控制好了,80%以上的脑出血都能够预防。一定要遵医嘱,按规律服用降压药,并定期前往心内科调整相关用药。
2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低盐低脂饮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戒烟限酒,避免情绪激动熬夜、过度劳累、便秘等。
切忌暴怒、爆喜,一定要保持情绪的平稳,因为情绪的过度波动会导致血压的急剧升高,易引发脑出血的发生。
除此之外,还要保持大便的通畅,因为有时候用力大便、剧烈咳嗽,都有可能引发脑出血的发生。
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少盐、清淡饮食,多吃一些粗纤维的食物,多吃蔬菜等。
3积极防治基础疾病
积极防治心脏病,如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及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因为高脂血症和糖尿病也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危险因素,也需要积极的服药控制,把指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 图文编辑:洪晓蓉
❤ 审 核:陈燕宏
参考文献:
冀瑞俊,赵萌,等.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2版)(节选)——第5章 脑出血临床管理[J]. 中国卒中杂志, 2023, 18(9): 1014-1023.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脑卒中防治指导规范(2021年版).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
☝感谢大家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