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点说:
自然人仅可以100%持股注册一个公司,如果再想注册公司可以占股,但不能持股 100%,可与其他自然人共同持股。
一、性质上的区别
1、公司的法人股东性质是一个组织或单位。根据授权委托手续代表法人股东行使权力义务,后果由法人股东承担。
2、公司的自然人股东性质是—个具体的人。个人享有股东权利,并承担股东义务。
区别上主要在于权利义务行使承担方式上有区别
二、税务上的区别
1、取得公司分红。公司分红后,自然人股东应按20%的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法人股东可以公司分红作为免税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
2、转让公司股权。股权转让时自然人股东应按20%的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法人股东需按25%的税率,以公司转让股权卖出价减去买入价的差额进行计算并缴纳企业所得税。
因此,从税务上来看,以法人股东的方式进行投资,对法人股东来说税负相对比较轻。
三、法律上的区别
在违反规定,出现需要股东承担连带责任的情况下,承担的责任区别很大。
1、自然人股东存在着无限连带责任,会有导致自然人投资的个人财产出现“破产”的可能;
2、法人股东即使承担连带责任导致股东公司破产一般也不会追溯到投资者个人。
因此,在法律责任方面,使用法人身份作为股东进行投资,在投资经营过程中的法律风险要比以自然人身份作为股东小的多。
法人股
自然人股
我们先来普及下概念。说下什么是法人股东,什么是自然人股东:
法人股东
法人股东亦称单位股东,是指以公司或集团(机构)名义占有其他企业股份的股东。
公司股东中数量最多的一类是企业法人。
一般依法设立的各类企业法人均有权对公司投资,成为公司的股东,而没有专门的限制。
自然人股东
自然人股东为具有公民身份的个人投资者,是相对法人股东而言的一个概念。
自然人在进行公司投资后,通过公司所在地的工商局注册信息,并进行公司股权登记就成为了自然人股东。
两者的涉税区别
行使权力的方式不一样
自然人股东通过个人行使权利、承担义务,而法人作为一个拟制的实体,则需要通过法定代表人来行使具体行为。
在公司经营中,自然人可以直接参与管理、参与投票表决、查阅公司账册等;而法人股东是拟制的主体,每一个行为的作出都需要由法人委托相关自然人来具体实施,并最终由法人承担法律后果。
在入股和作出决策时,自然人可以直接出资入股,在公司股东会上自行作出表决;而法人股东在入股和表决时,先要根据自身法人章程和《公司法》的规定作出内部股东会决议。可见,自然人股东在操作上简便灵活,较少受到干扰和限制。
承担的法律责任不一样
在出现注册资本未到位的情况下,自然人股东承担的出资责任可以在认缴范围内追溯到股东个人资产;
而法人股东只能追溯到法人资产,不能追溯到法人自然人股东名下资产,可以取到双层防护的作用。
所以在设计企业组织架构时,要综合考虑公司是做什么工具使用,是投资工具还是经营工具,同时,公司在经营和注销过程中,股东也会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
税收方式不一样
自然人股东和法人股东在税务承担上的差异较大,主要体现在借款、分红、转让、撤资这四个方面:
如何进行选择?
要看你成立公司的战略目的
1、若是你成立的新公司没有长远战略,不打算上市,就是为了当老板、控好股、说了算,那么你就自然人股东,你是大股东,说了算;
2、若是你成立的公司是为了卖股权,找到公司的卖点和亮点,估值后卖掉,实现股权转让所得,那么建议你自然人股东,股权转让的个税20%,远远低于法人股东转让的企业所得税25%;
3、若是你成立的新公司有长远战略,打算上市或者打算做成百年老店,建议你注册为法人股东,因为法人股东取得的投资收益免征企业所得税,而且法人股东有助于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