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有云:阴虚则火旺,上焦有火,下焦有寒,中焦不通。心肾不交,寒热不调。中焦通,内火消,寒气散。
火在身体是无处不在的,出现的身体部位不同,其表现症状不同。今天给大家聊一聊因上火出现的常见问题。
一、口气
口气形成的原因跟脾胃有很大关系,食物在胃内堆积,经过反复腐化,就会出现酸臭的气味,胃开窍于口,因此早上起来闻到嘴里一股特别重的味道,根本原因就在于脾胃,调养脾胃就可以解决。
养护胃气,自然长寿
早晨7—9点是胃经当令时段。静脉气血是从子时一阳初生,到卯时阳气就全部升起来了,辰时太阳也升起来了,大自然一片阳的象,这个时候的早饭就像贵如油的春雨,此时...需要补充阴。,食物就属于阴。
二、咽喉炎,慢性咽炎,急性咽喉炎
咽喉是要道,因为所有的气血都要经过咽喉而上头,一个人脑子清晰,全在于咽喉是否清爽,通畅。
现在咽喉问题特别多,很多经脉都走咽喉,喉咙两边叫咽,中间叫喉。慢性咽炎要降心火,喉结以上疼需要降心火,喉结以下疼需要降肝火,咽喉总是肿胀,降肾火,所以咽喉问题是大问题,需要好好调养。
其根本原因在于脾胃虚寒导致的火不能很好的下行,逆行反复走上呼吸道,因此就有了慢性咽喉炎,扁桃体肿大,腺样体肥大,鼻甲肥大等问题,解决表症之后,一定要调养好中焦脾胃。
三、肝脏
肝开窍于目,而且足厥阴肝经,它是本经,是连着目系的,所以说肝经和眼病有很大的关系,经常临床上通过疏肝理气,或者是滋补肝阴,或者柔肝养血各种方法来达到治疗目的。
从肝治眼部疾病
肝开窍于目,久视伤血,日久伤肝。
肝经向上联于目系,眼睛的视力,有赖于肝气的疏泄和肝血的营养。《黄帝内经》:“肝受血而能视”;“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如果肝血不足可出现视物模糊、夜盲;肝阴亏损,则两目干涩、视力减退;肝火上炎,则目赤肿痛等等。
养肝明目粥
1)胡萝卜粥
取胡萝卜适量,切碎, 与200克大米共熬为粥。此方为《本草纲目》介绍,常服养肝明目,有益无损,还有抗衰老的作用,尤对夜盲效佳。
2)枸杞粥
取枸杞子20克,大米60 克。将枸杞子洗净,与大米一起放入锅内,熬煮成粥即成,每日一剂。功效补肾、养肝、明目。适合于经常头晕目涩、腰膝酸软的近视、干眼症患者。
3)枸杞桑葚粥
取枸杞子、桑葚、山药各5克、红枣5个、粳米100克。将枸杞子、桑葚、山药、红枣洗净,与粳米一起放入锅内,熬煮成粥即成,每日一剂。枸杞子、桑葚具有养血明目的功效,山药、红枣可起到平补肺肾、益气健脾的作用。长期服用不仅能缓解视力疲劳、干眼症、花眼等症状,又可起到增强体质的作用。
去火实用小妙招
1、降胃火类:胃火多半是吃出来的,一般表现为面部长痘痘、口干舌燥、食欲不振、大便干燥等。对于此类人群,建议少食辛辣刺激食物,饮食以清淡为主。常见的降胃火的食物有:玉米、黄豆、山药、小米等粗粮及黄瓜、芹菜等新鲜的绿色蔬菜。
2、降肝火类:经常熬夜、喝酒的人容易引起肝火旺盛,此类人群主要表现为脾气暴躁易怒、睡眠浅易惊醒、头晕头痛。建议此类人群除了戒烟禁酒,保证充足的睡眠,同时多食木耳、菊花、莲子等食物。
3、降心火类:忧思过度、过度劳累后容易导致心火旺盛,主要表现为口舌生疮、心烦、失眠、易出汗。除了保持心情愉快、注意休息外,还建议多食性寒味苦或酸性的食物,如苦瓜、苦菜、苦丁、酸枣等食物。
4、降肺火类:肺火主要是由于呼吸道疾病引起,表现为口鼻干燥、出热气、贪凉、痰多咳嗽等。降肺火除了注意保暖外,还可以多食用梨子、柚子、萝卜、罗汉果等食物。
食物降火的同时也可以选择喝点茶饮:菊花茶,金银花茶,蒲公英茶,苦丁茶,绿茶,决明子茶。
中医中药去火“膏”招
组方配方:
金银花(君药):清热解毒、凉散风热。
蒲公英(臣药):消解热毒、散结消肿
淡竹叶(臣药):清热除烦、利尿。用治热病烦渴,小便赤涩淋痛,口舌生疮。
鲜芦根(臣药):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
菊花(臣药):散风清热、平肝明目
栀子(佐药):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
荷叶(佐药):清暑化湿,升发清阳,凉血止血
茯苓(使药):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适宜人群:口干舌燥,目赤口苦,口舌生疮,牙龈出血,大便干结,尿色发黄,经常熬夜,脾气暴躁,咽喉肿痛干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