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20种淡水鱼详细介绍
白鲢鱼(Silver Carp)
-白鲢鱼的别称有白鲢、水鲢、跳鲢、鲢子等。
- 刺的多少:刺较多,小刺分布较广。
- 肉质:肉质较松散,口感一般。
- 推荐做法:适合红烧、炖豆腐等,通过长时间炖煮使肉质更入味且刺变软。
草鱼(Grass Carp)
-草鱼的别称有鲩、油鲩、草鲩、鲩鱼、白鲩、草根等。
- 刺的多少:刺相对较多,但大刺明显。
- 肉质:肉质鲜嫩,有一定弹性。
- 推荐做法:水煮鱼、酸菜鱼等,能突出其鲜嫩的口感。
鲫鱼(Crucian Carp)
-鲫鱼的别称有鲫瓜子、月鲫仔、土鲫、细头、鲋鱼、寒鲋等。
- 刺的多少:小刺非常多,吃的时候要小心。
- 肉质:肉质细嫩,味道鲜美。
- 推荐做法:鲫鱼豆腐汤,汤汁浓郁鲜美。
胖头鱼(Bighead Carp)
-胖头鱼的别称有花鲢、鳙头鲢、包头鱼、大头鱼、黑鲢、麻鲢等。
- 刺的多少:刺相对较少,主要是大刺。
- 肉质:鱼头部分肉质肥美,鱼身肉质较嫩。
- 推荐做法:鱼头豆腐汤、剁椒鱼头,充分利用其肥美的鱼头。
三道鳞(Mirror Carp)
-三道鳞学名是镜鲤,别称有三花鲤鱼、德国鲤鱼。它是鲤鱼的变种,因鳞片沿边缘排列,有典型的三道鳞而得名。
- 刺的多少:刺相对较少。
- 肉质:肉质紧实,有嚼劲。
- 推荐做法:红烧三道鳞,能体现其紧实的口感。
鳊鱼(Parabramis pekinensis)
-鳊鱼的别称有长身鳊、鳊花、油鳊,古名槎头鳊,缩项鳊。在有些地方还被称为武昌鱼(但严格来说和武昌鱼有区别)。
- 刺的多少:刺不算多,大刺为主。
- 肉质:肉质鲜嫩,味道鲜美。
- 推荐做法:清蒸鳊鱼,可最大程度保留其鲜味。
鲤鱼(Common Carp)
-鲤鱼的别称有鲤拐子、鲤子、毛子、红鱼。在古代还被称为赤骥等。这些别称有的是比较通俗的叫法,有的和鲤鱼的外观或颜色等特点有关。
- 刺的多少:刺较多,小刺分布较广。
- 肉质:肉质较粗,有土腥味。
- 推荐做法:糖醋鲤鱼,通过调味掩盖土腥味。
罗非鱼(Tilapia)
-罗非鱼别称有非洲鲫鱼、南鲫、吴郭鱼、福寿鱼。“非洲鲫鱼”这个别称体现了它的发源地是非洲,并且外观和鲫鱼有些相似;“福寿鱼”是台湾地区对罗非鱼的称呼,有吉祥美好的寓意。
- 刺的多少:刺较少,主要是大刺。
- 肉质:肉质鲜嫩,味道清淡。
- 推荐做法:香煎罗非鱼,外酥里嫩。
白条鱼(Hemiculter leucisculus)
-白条鱼的别称有餐条、蓝刀鱼、游刁子、青鳞子、尖嘴子、浮鲢等。这些别称有的是根据它的外形特点命名的,比如“蓝刀鱼”是因为它形似刀且背部呈蓝色;有的是根据它在水中的活动状态来命名的,如“游刁子”体现了它行动敏捷的特点。
- 刺的多少:刺较多,小刺为主。
- 肉质:肉质细嫩,但体型小刺多处理起来较麻烦。
- 推荐做法:油炸白条鱼,炸至酥脆后可连刺一起吃。
鳜鱼(Mandarin Fish)
-鳜鱼别称有桂鱼、季花鱼、花鲫鱼、鳌花等。“桂鱼”可能是谐音而来;“季花鱼”是因为它身上的花纹色彩斑斓,像盛开的花朵一样美丽;“鳌花”也是因它体色斑纹而得名。
- 刺的多少:刺较少,主要是大刺。
- 肉质: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无腥味。
- 推荐做法:松鼠鳜鱼,是一道经典的名菜,造型美观,口感酸甜可口。
黑鱼(Snakehead)
-黑鱼别称有乌鱼、生鱼、财鱼、蛇头鱼。
- 刺的多少:刺较少,主要是大刺。
- 肉质:肉质紧实,有弹性。
- 推荐做法:水煮黑鱼、酸菜黑鱼,适合重口味的做法。
泥鳅鱼(Loach)
-泥鳅鱼的别称有鱼鳅、泥鳅子、泥沟娄子。在不同的地方方言中还有其他叫法,比如“鳅鱼”等。这些别称主要是根据它的种类特点或者地方语言习惯来命名的。
- 刺的多少:刺细小且多。
- 肉质:肉质细嫩,味道鲜美。
- 推荐做法:泥鳅钻豆腐,是一道特色菜,做法有趣且味道鲜美。
螺蛳青(Black Carp)
螺蛳青鱼的别称有青鲩、乌青、黑混、螺蛳混等。它体型较大,因为主要以螺蛳为食,所以得名螺蛳青。
- 刺的多少:刺相对较多,但大刺明显。
- 肉质:肉质紧实,有嚼劲。
- 推荐做法:红烧螺蛳青,能体现其紧实的口感。
鲈鱼(Perch)
-鲈鱼的别称有花鲈、寨花、鲈板、四肋鱼等。其中“花鲈”是因为鲈鱼身体上有一些斑点和花纹;“寨花”可能是某些地方的俗称;“鲈板”是形象地描绘了鲈鱼身体扁平的形状;“四肋鱼”则是和鲈鱼的身体结构有关,它的两侧各有两条比较明显的肋线。
- 刺的多少:刺较少,主要是大刺。
- 肉质:肉质鲜嫩,味道鲜美。
- 推荐做法:清蒸鲈鱼,是常见的做法,能保留其原汁原味。
武昌鱼(Bluntnose black bream)
武昌鱼学名团头鲂,别称有团头鳊、缩项鳊。在古代,它还被称为“槎头鳊”,因古代武昌(今鄂州)樊口附近的长江中有一个叫“槎头”的地方,盛产这种鱼而得名。
- 刺的多少:刺不算多,大刺为主。
- 肉质:肉质鲜嫩,味道鲜美。
- 推荐做法:清蒸武昌鱼,突出其鲜美的味道。
鲮鱼(Dace)
鲮鱼别称有土鲮、雪鲮、鲮公、花鲮。这些别称主要是在不同的地域,根据鲮鱼的特征以及当地人的习惯来命名的。例如“土鲮”强调它是本地常见的鲮鱼品种,“雪鲮”可能和它的外观色泽等有关。
- 刺的多少:刺较多,小刺分布较广。
- 肉质:肉质细嫩,味道鲜美。
- 推荐做法:豆豉鲮鱼油麦菜,是一道经典的搭配菜。
翘嘴鱼(Topmouth Culter)
-翘嘴鱼学名翘嘴红鲌,别称有曲腰鱼、翘嘴巴、大白鱼、撅嘴鲢子等。“翘嘴巴”和“撅嘴鲢子”形象地体现了它嘴巴向上翘起的外观特征;“大白鱼”则是因为其身体颜色通常是银白,而且体型较大。
- 刺的多少:刺较多,小刺为主。
- 肉质:肉质细嫩,味道鲜美。
- 推荐做法:香煎翘嘴鱼,煎至金黄,口感香脆。
鲟鱼(Sturgeon)
-鲟鱼有中华鲟、鳇鱼、苦腊子等别称。中华鲟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其名字体现了它主要分布于中国。鳇鱼这个别称是因为它体型巨大,是大型的淡水鱼类。“苦腊子”是部分地区的叫法。
- 刺的多少:软骨,无硬刺。
- 肉质:肉质紧实,有独特的口感。
- 推荐做法:清蒸鲟鱼,能品尝到其本身的鲜味和独特的口感。
鲶鱼(Catfish)
-鲶鱼的别称有塘虱、胡子鲶、黏鱼、塘鲺鱼、生仔鱼等。“胡子鲶”这一称呼是因为鲶鱼嘴边有像胡子一样的触须;“塘虱”这种叫法可能和它常在池塘等水域活动,并且身体表面光滑像虱子有关。
- 刺的多少:刺较少,主要是大刺。
- 肉质:肉质细嫩,脂肪含量较高,口感肥美。
- 推荐做法:大蒜烧鲶鱼,蒜香浓郁,能掩盖鲶鱼的土腥味。
鳝鱼(Eel)
-鳝鱼的别称有黄鳝、长鱼、罗鳝、田鳝、无鳞公子等。“黄鳝”是因为其身体颜色多为黄褐色;“长鱼”是由于鳝鱼身体细长;“无鳞公子”则是因为它体表没有鳞片。
- 刺的多少:刺细小且多,但呈丝状,易分离。
- 肉质:肉质细嫩,味道鲜美。
- 推荐做法:响油鳝糊,是一道经典的本帮菜,口感滑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