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汉族: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
2. 彝族:火把节(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五日)、插花/打歌节(二月初八)、密枝节等 。
四川省有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第二大藏族聚居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
3. 白族:三月街(三月十四至十六日)、火把节(六月二十五日)、本主节等 。
4. 苗族:花山节(一月三日)、龙舟节;芦笙舞。
5. 纳西族:米拉会/棒棒会(五月十五日)、三朵节(二月初八)。
6. 藏族:藏历新年、雪顿节、成佛日等 。藏族舞蹈有《跳神》和《藏戏》
7. 布依族:牛王节(四月八日)。
8. 傣族:泼水节、采花节、送龙节等 。《孔雀舞》和《泼水舞》
9. 哈尼族:扎哩作(一月一日)、阿玛突(二月属龙日)。
10. 壮族:人数最多,陇端节(三月)。
11. 傈僳族:赛歌会、澡堂会、刀杆节等 。
12. 回族:开斋节、古尔邦节等 。
13. 拉祜族:葫芦节(十月)、扩拾节(正月初一)。
14. 佤族:拉木鼓节(腊月)。
15. 瑶族:盘王节(五月二十九日)、达奴节
16. 普米族:转山会(五月五日)。
17. 阿昌族:会街(九月十五日)。
18. 基诺族:祭大(三月)。
19. 独龙族:卡雀哇(腊月)。
20. 怒族:鲜花节(三月十五日)、怒族年(腊月二十九日)。
21.侗族:茶歌节
22.珞巴族:人口最少的民族,旭独龙节、昂德林节、尼乌节、尼波布节、安地若木节、笼德节、洞更谷乳木。
23.哈萨克族:伊斯兰教——肉孜节、古尔邦节、那吾肉孜(开斋节)
24.蒙古族:祭火日,在农历12月23日晚间举行,是蒙古族自古就有的习俗,标志着农历年的前奏 。
查干萨日,即蒙古族的正月,也称“白节”或“白月”,与汉族春节大体一致 。
- 祖鲁节,也称为点灯节,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举行,是一种宗教节日 。
那达慕大会,每年农历6月初四开始,为期5天,是蒙古族人民的盛会,内容包括摔跤、赛马、射箭等 。顶碗舞
25.维吾尔族:肉孜节(开斋节),在封斋一个月后开斋的那一天举行 。
- 古尔邦节(宰牲节),在肉孜节后第70天举行,是一个宗教节日 。
诺鲁孜节,有3千年的历史,类似于汉民族的春节,是维吾尔族最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 。
巴拉特节,又称“油葫芦”节,在封斋前约半个月举行 。
白雪节,在每年第一次降雪时举行的娱乐活动 。舞蹈如《麦西热甫》和《盘子舞》等。
26. 朝鲜族:舞蹈《剑舞》和《长鼓舞》。
回甲节**(六十大寿)、回婚节(结婚六十周年纪念)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