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精选
妇幼健康科普
在迎接新生命到来的喜悦中,新手父母往往会面临一个普遍而又令人焦虑的挑战——新生儿哭闹。宝宝的每一次啼哭,都牵动着父母的心弦,让人既心疼又无助。理解新生儿哭闹的原因,掌握有效的安抚方法,对于促进亲子关系、保障宝宝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新生儿哭闹被认为是表达感觉和需求的一种方式,是正常神经行为发育的一部分。出生后第1周哭闹多在傍晚,后2周开始明显,6-8周达高峰,大多数在3-4月哭闹明显减少。
新生儿哭闹的常见原因
1. 饥饿
新生儿胃容量小,消化快,通常需要频繁喂食。饥饿是宝宝哭闹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2. 尿布湿了或脏了
宝宝对不适极为敏感,尤其是炎热夏天,尿布湿了或排便后,宝宝尿布包裹部位皮肤发红会、破溃、皮疹等,通过哭闹表达不满。新生儿每次排便后应及时用温水清洗臀部,再涂以护肤剂(如鞣酸软膏),用一次性纸尿裤时需要经常更换,有些皮肤敏感性高的新生儿,对一次性尿裤过敏,可在尿裤内衬以干净柔软的纯棉织品。
3. 喂养不当
新生儿按需哺乳,大约2-3小时喂养一次,如果喂养间隔时间长,可导致饥饿性哭闹;过早添加淀粉类食品,或新生儿咽入空气过多,食物不能完全消化又有较多空气,引起胃部膨胀和呃逆,有时呕吐,而致哭闹。
4. 过度刺激或困乏
新生儿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过多的声音、光线以及环境温度等都可能使他们感到不安及困乏。
5.寻求安慰
新生儿有强烈的被抱、被抚摸的需求,这有助于他们建立安全感。
6.感冒时鼻腔堵塞
正常情况新生儿用鼻呼吸,感冒时鼻粘膜水肿,导致鼻腔堵塞,出现张口呼吸,吸气困难,出现不安,待哺乳时需要闭口更无法呼吸,只能放弃奶头大声哭闹。喂奶前用生理盐水滴鼻,如无效可用0.5%麻黄碱滴鼻,但不宜多用和常用,因有可能发生萎缩性鼻炎,成为不易治疗的慢性疾病。
7.乳糖不耐受症
表现为大便次数多、黄绿色稀便夹有奶块且泡沫多、腹胀、排气多、肠呜音增加、排气时常带出少量大便,用抗生素或止泻药无效。由于肠黏膜发育不成熟以及乳糖酶活性暂时低下,过多的未水解的乳糖到结肠后,在茵群的作用下发酵成乳酸、氢气、甲烷和二氧化碳,乳酸刺激肠壁增加蠕动而引起腹泻。新生儿因腹部不适,常不安宁,如刺激严重可能引起肠绞痛,使婴儿剧烈哭闹。纯母乳喂养可添加乳糖酶,配方奶喂养者可选择无乳糖配方奶。
8.牛奶蛋白过敏
临床表现可涉及多器官或系统,表现为过敏性皮疹(荨麻疹、湿疹等)、呕吐、腹泻、 肠胀气、肠痉挛等。推荐纯母乳喂养者回避牛奶及可能过敏的食物,配方奶喂养者选择合适的低敏配方奶粉,如适度水解、深度水解、氨基酸奶粉。
9.外科原因
肠套叠:表现为阵发性剧烈哭闹,常伴呕吐,严重时哭闹无力、面色苍白、精神萎靡;起病4~12小时后排出果酱样便或血便,急症需紧急就医。
10.嵌顿疝
腹股沟疝、脐疝和腹内疝,一般都能复位,偶尔可发生嵌顿,新生儿除剧烈哭闹外还有呕吐、腹胀等症状。当原因不明的剧烈哭闹,尤其伴有精神反应减低、面色异常等,要注意检查腹股沟部、外阴部和脐部有无包块,若考虑嵌顿疝需紧急就医。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稿/任成
编辑/李安琪 校对/徐超 统筹/廖青慧
审核/郭璐萍